經濟下行壓力下,基建投資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新基建更被寄予厚望。工信部12日發布消息稱,今年計劃新增5G基站60萬個,還將實施5G行業應用“十百千”工程,選擇10個垂直行業,每個行業形成100個標桿示范,新建1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
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宣布牽頭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部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同時,將加快出臺數據要素基礎制度文件,建立保障權益激活價值的數據產權制度,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制度。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第一財經稱,在穩經濟的背景下,消費乏力,出口承壓,穩投資需要新基建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新基建就多次出現在中央決策部署中,并成為常態化防疫階段各地推動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5月底召開的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稱,要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堅持適度超前建設,以建帶用、以用促建,全面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
近年來,我國5G發展堅持統籌謀劃、適度超前原則,推動共建共享,產業生態穩步壯大,5G應用融入各行各業。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161.5萬個,占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登錄5G網絡的用戶已經達到4.5億,占全球5G登網用戶的70%以上。
“東數西算”工程也是今年新基建的重要發力點。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帶動各方面投資超過1900億元。其中,西部地區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笆奈濉逼陂g,預計大數據中心投資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累計帶動各方面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吳琦認為,“算力時代”已經到來,算力有望成為拉動數字經濟向前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算力是支撐數字經濟持續縱深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產業發展和應用場景強依賴于算力要素,金融市場高頻交易、VR/AR、超高清視頻、車聯網、聯網無人機、智慧電力、智能工廠、智能安防等實時性要求高的場景和業務,將因為有足夠的算力支撐而得到快速發展和落地。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近日國務院還發布了《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了六個方面33項具體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靠前發力、適當加力,確保及時落實到位,盡早對穩住經濟和助企紓困等產生更大政策效應。
一攬子政策舉措發布以來,多個省份出臺的相關的實施方案、配套政策中提到新基建。比如,6月2日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提出了45條舉措,其中提出著力擴大重點領域投資。前瞻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推進朝陽、海淀等超級算力中心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北京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項目,加快一體化皮基站系統建設部署。
此前廣州市發布的《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行動計劃。湖南省公布了2022年“數字新基建”100個標志性項目,涵蓋5G建設及應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總投資額超過200億元。
資金可持續是新基建投資建設的前提基礎。《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中要求,在前期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領域基礎上,適當擴大專項債支持領域,優先考慮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等納入支持范圍。
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宋其超曾稱,專項債擴大使用范圍,圍繞新基建等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將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作為支持重點。
吳琦認為,財政政策要積極發力,在用足用好用活財政資金的同時,建立健全支持新基建的財稅政策體系,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支持、激勵、杠桿等作用,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