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相對于移動通信產業來看,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移動通信是標準性比較強的產業,從3G時代開始基本上就是全球統一標準,進而降低研發和產業鏈成本。
3GPP是全球移動通信標準制定的最主要組織,先后完成了3G、4G、5G標準的制定工作。中國聯通根據不同階段的標準需求全方位開展5G標準研究,奠定了5G共建共享的技術基礎。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發揮國企的社會責任感,與產業連相關方協同,更好地推動6G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鏈發展,為我國6G持續領先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適配5G標準需求全方位開展5G標準研究
5G技術標準的演進是一以貫之的。R15版本是5G第一個商用版本,2018年9月凍結ASN.1,支持NSA和SA架構,支持eMBB和部分URLLC功能;R16版本是5G第二個版本,2020年6月凍結ASN.1,支持增強eMBB和URLLC功能,支持連接5GC的窄帶物聯網IoT業務;R17版本是5G第三個版本,2022年6月凍結ASN.1,面向5G XR、新型物聯網等新業務需求,進一步提升支持5G專網、行業終端等能力;R18是5G-Advanced第一個重要版本,重點布局5G網絡演進技術,兼顧5G網絡功能增強、前沿新技術研究。
中國聯通根據不同階段的標準需求全方位開展5G標準研究,牽頭3GPP標準20項。中國聯通在R16階段牽頭推動2.1G大帶寬國際標準,奠定了5G共建共享的技術基礎。
在剛剛結束的3GPP R17標準化工作中,中國聯通牽頭NR QoE(用戶業務體驗)、高功率終端、CP/UP分離架構等國際標準。其中,NR QoE構建5G首個基于用戶業務質量采集、上報的新機制,為5G網絡構建5G新業務端到端業務體驗保障的新能力;牽頭多項5G FDD頻段高功率終端標準立項,解決5G終端提高FDD頻段終端發射功率所面臨的SAR、MSD等指標能力的創新方案,引領全球5G FDD高功率終端創新技術方案國際標準制定;面向5G架構演進新需求,牽頭CP/UP分離架構標準立項,為5G基站靈活部署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中國聯通密切參與R18技術需求、立項課題的討論。未來中國聯通將更加緊密參與R18國際標準制定,在牽頭項目NR QoE(用戶業務質量)增強、IoT NTN管理等R18重點項目保持研發資源投入;另外也積極參加XR增強、智能節能、垂直行業能力增強、非地面網絡等標準化制定,加快推動R18標準成果在現網商用落地,為我國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加強大的5G網絡新生態新能力。
在3GPP標準工作中取得突破進展
近十年來,中國聯通在3GPP標準領域腳踏實地、砥礪前行。從2009年提交第一篇文稿,到2010年實現3GPP的第一個立項,到2021年成功競選成功3GPP RAN3副主席。
中國聯通圍繞5G無線技術創新,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0項,軟件著作權20項,牽頭3GPP 標準20項,牽頭CCSA標準40項。5G相關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10項,“4G/5G協同智能節能管理平臺”軟著榮獲了2021年度十大著作權人獎。
在關鍵職位上,2021年中國聯通成功競選成功3GPP RAN3副主席。在標準制定上,中國聯通牽頭推動2.1G大帶寬國際標準,奠定了5G共建共享的技術基礎,到目前為止,中國聯通攜手中國電信累計開通5G共享基站86萬站,建成全球最大的5G共建共享網絡,實現了覆蓋翻倍、速率翻倍、帶寬翻倍;中國聯通持續牽頭3G、4G、5G系統QoE相關技術標準,持續構建移動通信網絡新業務端到端業務體驗保障的新能力,也為中國移動通信網絡質量領先奠定了技術基礎;針對5G終端和業務大上行需求,中國聯通共牽頭完成3項3GPP國際標準立項,包括國際上首部5G NSA FDD+TDD模式和5G SA FDD模式高功率終端研究和標準課題,將5G網絡上行能力提升一倍。
近年來,中國聯通持續加大加入人力物力投入,全方位提升我國標準領域話語權。不僅在3GPP,中國聯通在ITU以及相關標準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成果和貢獻。中國聯通加入15個國際標準組織和3個國際開源社區組織,基本覆蓋了國際上重要的ICT領域國際組織。在ITU-T、3GPP、GSMA、ONF等重要國際標準和開源社區組織在任職位超過100個,擔任重要管理層職位20余個。累計主導、聯合主導制定國際標準300余項,其中主導制定ITU-T標準60余項。
這十年中國5G產業全面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通信行業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被不斷質疑,但這沒有阻止他們前進步伐,這也讓他們實現了從落后、跟隨到超越的完美蛻變。以剛剛結束的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的3GPP RAN第96次會議為例,包括中國聯通在內的中國運營商克服種種困難,協調各方力量積極促成并按時參會,不斷提升國內產業鏈的話語權。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實現了5G中頻段的全面領先,建立起涵蓋基站、芯片、終端、云核心網等系統的端到端產業鏈;在毫米波等高頻技術方面也在不斷追趕,逐步縮小與先進的差距。
5G作為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龍頭,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5G基站數達到185.4萬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5億戶。5G典型應用場景已經覆蓋了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40個,在礦山、港口等領域已經實現了規模應用。
在上半年結束的2022冬奧會上,為滿足2022年北京冬奧會通信保障和創新業務對5G先進網絡的需求,中國聯通針對冬奧會-45 ℃低溫、2000米以上高海拔、10級以上強風等極端環境挑戰、10萬人級場館的超大容量需求和“零干擾”、“零失誤”、“零投訴”等高可靠要求,研發了滿足室外極端環境和室內超大容量的先進5G基站設備,制定了多維立體組網和室內大規模MIMO組網創新方案,為北京冬奧會打造了高可靠、大容量的5G通信網絡服務,助力北京冬奧會成為奧運史上5G網絡帶寬最大、覆蓋最廣、速率最高的一屆奧運會。
另一方面,中國在5G建設和業務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巨大的經驗,也發現了不少需要進一步技術完善的問題。基于科學發展的問題導向驅動,也是5G標準下一步演進的動力和源泉。
探索6G標準新路徑
中國聯通從2018年開始啟動6G研究,聚焦6G愿景與網絡架構、6G無線關鍵技術方向,持續開展無線技術創新、專利布局,牽頭行業標準化工作,積極開展技術原型設備聯合研發,探索6G技術向5G應用方案。經過4年多的發展,在6G愿景、核心技術攻關、標準化、行業引領和研究生態方面全面布局,在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一體化等高價值方向上形成一定影響力。
中國聯通2021年3月發布《中國聯通6G白皮書(V1.0)》,提出以“智能、融合、綠色、可信”為主要特征的6G DNA愿景。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7項,牽頭CCSA在6G候選技術領域立項10項。
中國聯通牽頭完成業內首個智能超表面技術外場測試,驗證了該技術能夠重構基站和商用終端之間的無線傳播環境,以極低能耗成本切實提升網絡深度覆蓋能力,為移動網絡超高體驗新型業務提供變革性無線使能技術。中國聯通還聯合“產學研用”伙伴,完成了全球首個通感融合外場測試。
中國聯通是IMT2030 6G工作組需求組副組長和無線組副組長單位,研究成果持續輸入IMT2030相關白皮書和技術報告;是毫米波太赫茲產業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持續推進國內高頻產業生態。中國聯通牽頭組織智能超表面產業聯盟(RISTA),先后得到了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信通院、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等百家企事業單位的熱烈響應,推進RIS相關的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落地;牽頭組織了太赫茲、高頻通信、智能超表面行業論壇,牽頭成立“高頻通信聯合創新實驗室”。
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發揮國企的社會責任感,與產業連相關方協同,更好地推動6G技術研究、標準化和產業鏈發展,為我國6G持續領先奠定堅實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