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華為一些交流活動,和華為相關領導一起,聊起情況,基本上所有人都凝重地說困難很大,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再聊下去,其實困難不是生存的壓力,而是從一個行業的跟隨者,向別人學習,逐漸轉向行業的領導者,要把電子信息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突破,這面臨了很多能力需要重建,新的模式需要探索,還要幫助傳統行業轉變觀念,實現效益,這是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事,當然非常的困難。
人類成功的捷徑,經常就是走一條艱難的路,才能開拓美好的未來。
華為要做的是“打破邊界,點亮未來”。這是一個跟隨者向領路人轉變必須經歷的。
一、用5G底座,重構六度空間
傳統的信息通信,只是一個通信工具,它的業務是非常單一的,最早的電話只是語音,逐漸形成的上網功用,也只是把一個通用的終端用于信息傳輸。
但是人類正在從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再向智能互聯網轉變,這種背景下,通信的功能遠不再是單一的通信,而是需要把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能力,整合在一起,用5G做一個底座,在這個底座上建立起多種能力。

華為要做的就是把整個數字經濟作為發展的方向和機會,用智能連接能力,帶領產業從萬物互聯的時代,走向萬物智聯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下,通信成為一個基礎的能力,這個能力延伸到生產制造中,幫助傳統的制造領域,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能力。
青海海東的一個養牦牛的牧民,他家離牛圈大概500米,一旦有新的牛進到圈以后,每天都要看很多遍,這個地方太偏遠,網絡覆蓋很困難。華為就跟青海聯通一起利用原有基站上面,把光網絡帶到山區,有4個村,200個農戶,很方便接入到光網絡里面去,他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遠程看到牛圈里面的情況,再也不用自己一遍一遍跑了。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工廠,華為南方工廠通過引入5G、AI等技術解決方案,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了300%。
港口、煤礦、工廠、牧場、大棚,我們看到信息通信能力正逐步從用戶手中走到這些傳統生制造領域。這需要時間,也需要一個過程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但是華為已經助力運營商和行業伙伴,在眾多領域形成了積累,完善了能力。
二、用云助力千行百業轉型
有了強大的通信能力,要把智能化滲透到千行百業中去,云就是成為把千行百業聯系起來的一個平臺。
正是看到的云的力量,華為云不但從智慧政務、城市運營,還逐漸滲透到金融、城市管理、電信、互聯網各個領域。華為云在全國已經布局了140個創新中心,這個創新中心就是跟各地政府一起合作,基于華為云的技術,同時要遠遠大于云的技術,提供深厚的資源,技術解決方案,賦能、資金、招商等等大全套的服務。

今天在華為云的支撐下,上海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可以在大樓下班以后,實時監測忘記關電的情況,在出現電器自燃的險情之前,通知消防部門進行檢查。一個數字大樓數字孿生不光把建筑、道路等設施做了數字化,同時對環境中出現的人,包括一些事件,都進行數字的虛擬。這樣的話,在運營中心,這個運營管理中心里面,當一個人靠近一個窗戶,這個窗戶如果是打開的,而且人的姿勢和體態有異常的時候,系統就會通知大廈的安保人員檢查一下有什么風險,當然也會對大樓中某個位置過熱的情況進行及時預警。
目前在全球華為云資源,在27個區域布了2500個CDN節點,可用區域達到61個,通過不斷的擴充,正把自己的業務拓展到更大邊界,提供更好更扎實的服務。從產業云到政務云,也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在選擇華為云,因為它不僅是技術,它更是一個具有延展性的生態。
三、用數字化撬動行業轉型
強大的算力、通信能力、云平臺,它的價值就是幫助各個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華為在政企業務上已經積累了多年,形成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服務。
華為數字化的能力對于傳統行業轉型是革命性的,是用新鮮血液讓傳統領域帶來質的改變。
以電網為例,這個領域是一個龐大的領域,和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家庭相關,也支撐了整個社會的運營。電力供應有發、輸、變、配、用多個不同的領域,從技術到安全,到效率提升都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華為和電力系統的合作,因為電網一張圖,意味著它整個系統全面的從傳統的物理世界的一張聯網,向數字世界電網轉變,這些轉變貫穿技術的研究、人員的安全,和最終用戶的感受。
華為的數字化的能力,也被傳統企業一汽應用到研發和生產中,從最前端的研發、設計到生產之間的效率質量到排產到決策,全面主動去實現面向未來更高效率和更高效能的數字化轉型。通過這些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研發品質,排產的效率。

口的例子在今天更有沖擊力,美國最近超市大量缺貨,另一方面在海上堵了上百艘的貨輪,一件事,就是無法卸貨,因為港口自動化能力差,港口的工作人員遠遠不足。今天世界10大港口中7個是中國的,而中國絕不會出現堵貨輪的情況,今天中國的港口已經全面實現智能化,無人操作,無人管理,無人運營,感應器、智能化處理系統和云支撐了港口的高效率工作。
這些影響國計民生,重大的產業已經在轉型,在它們的轉型過程中,華為扮演了重要角色,智慧化的電網、智能化的制造、智能的港口,還有眾多行業正在走在這樣一個轉型的過程中。
四、數字能源華為的新戰場
僅僅2021年6月份才注冊的華為數字能源公司,用數字技術和電子技術為新能源助力,這不是華為,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華為數字能源從智能光伏,嵌入式電源,數據中心能源,綜合智慧能源,站點能源,智能電動等多個板塊入手,很短時間就形成了有代表的案例,這些案例中,華為用數字技術滲透到多個不同的能源領域,通過數據技術,在清潔能源的采集、存儲、管理、節能、提供服務平臺上下功夫。
數字能源短時間發展,充分體現出華為的戰略思路,很清醒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于數字技術和電子技術,要融匯能量流和信息流,從五大場景入手:清潔發電、能源數字化、交通電動化、綠色ICT能源基礎設施,以及綜合智慧能源,最終上面還有一個能源管理云,通過這朵云,通過數字化技術把所有的能量流管理起來,去調度整個能源云。

這樣一個清晰的思路,華為剩下就是踏實把每一個領域做深做透。今天在數字中心能源、智能光伏等領域華為已經有了很大成績,數字能源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我們累計綠色發電的度數是4829億度,累計幫整個社會做節電做了142億度,減少碳排放2.3億噸,相當于種了3.2億棵樹。
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華為的紅海儲能項目,這是真的革命性的項目,在沙特紅海新城,這是一個填海的城市,整個城市建了一個儲能項目,如果這個城市某一天停電了,它的儲能是可以支撐這個城市正常用電的。這是迄今為止整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大概是1.3Gwh,這個案例對于整個全球儲能產業來說都具有戰略意義和標桿的示范效應。
五、建立開放操作系統生態
而openEuler卻是在底層建立起新的操作系統的模式。2019年歐拉正式開源以來,整個歐拉它的發展得到了業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尤其歐拉生態快速發展,已經有超過300家企業加入了歐拉社區,其中這種核心的企業,它們基于歐拉推出的商用發行版操作系統,已經在金融、政府、交通、電力、制造以及運營商領域,進入了核心的應用系統。去年歐拉整個商用發貨量超過60萬套,今年有望實現服務器操作系統領域新增市場份額第一。

華為將openEuler已經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放基金會,未來華為還會持續從技術創新、生態構建、商業推廣、開源建設和人才發展五個方面持續的投入和推動歐拉的發展。將操作系統由企業主導轉向產業主導,一個產業共同發展,而不是讓系統成為卡脖子,或是影響中國信息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確實,對于華為來說,前路依然艱難,但是,我們也看到華為為未來構建了一個邏輯關系非常清楚的體系,建立通信的底座,打造強大的云平臺,用數字化撬動行業轉型,切入數字能源領域,構建開放的操作系統生態。我看就是強基礎向未來。這樣的華為,我相信一定能做好產業的領路人,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開拓者和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