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在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飛象網專訪了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運營航空互聯網的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孝峰,他向我們介紹了中國衛通在航空互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
毛孝峰表示:“中國衛通將建設新的更大容量、更廣覆蓋的高通量Ka衛星,通過自建網絡服務和與國際上領先的航空衛星互聯網運營商合作,實現全球無縫覆蓋。還將與垂直行業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針對航空業需求為國內外航司提供覆蓋全球、應用豐富、智能支撐、產業鏈共贏高速航空互聯網服務。”

以下是訪談全文:
訪談時間:2021年9月27日
主持人: 飛象網資深記者 馬秋月
嘉 賓: 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毛孝峰
主持人:中國衛通當前在發展航空互聯網方面進展如何?
毛孝峰:航空互聯網是衛星互聯網的主要應用之一。中國衛通把航空互聯網所需要的幾個關鍵環節,包括高通量網絡、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適航機載終端,實現突破,并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持航空互聯網的產業向前推進。
在高通量網絡方面,中國衛通作為國內唯一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商,除了為國內在網的寬體飛機提供Ku波段衛星資源外,2017年發射的首顆Ka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已經覆蓋我國90%以上的國內航線具備廣泛開展航空互聯網業務的基礎條件。
在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方面,星航互聯已經開發了支持航空互聯網應用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支撐航空互聯網全應用,包括旅客機上聯網和娛樂服務、、航空公司運行以及一些互聯網服務。
在終端方面,中國衛通積極促進產業鏈發展,支持包括國際國內的廠家去生產研制多型號終端來匹配不同機型,優化航司的選擇空間。
主持人:中國衛通去年成立的機載專業公司—星航互聯,那么在航空互聯網方面,中國衛通和星航互聯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毛孝峰:為抓住航空互聯網的發展機遇,2020年11月,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航互聯”)成立,它是由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衛通”)與國華衛星應用產業基金(南京)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出資設立,是中國衛通控股的專門提供航空互聯網服務的專業子公司。
目前,中國衛通運營管理著15顆優質的在軌民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覆蓋中國全境、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以及歐洲、非洲等地區,已為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衛星通信服務。與航天投資攜手組建星航互聯公司,是中國衛通落實“12361”發展戰略,推動業務轉型,打造機載平臺公司的重要舉措,將有效滿足航空旅客互聯網接入、航空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進一步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星航互聯相當于先鋒隊,將充分利用和發揮中國衛通天地一體衛星通信資源優勢,創新航空互聯網應用服務,賦能航空運輸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航空互聯網產業生態圈。
主持人:本次展會中中國衛通展示了機載信息服務平臺,能否介紹一下?
毛孝峰:機載信息服務平臺以連接、共享、智能為平臺建設底層邏輯。目前這個平臺正處在商用部署階段。
連接是指更廣泛的連接,如旅客、行李、飛行器本身、廣告引擎、電商平臺、OTA企業、內容運營商等。
共享是指與航空公司或機上互聯網相關供應商實現平臺軟件服務、乘客標簽屬性和乘客行為等有價值數據的共享。
智能是指打造更加靈活、動態的推薦系統,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目標。
我們將著力打造產業鏈共贏的企業賦能平臺,通過平臺統一化、功能產品化、數據資產化、平臺智能化實現商業變現目的,并結合有效運營產生增值效果。
主持人:國內首架Ka高速網絡飛機目前已商業運行一年多,您在業務運營過程中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嗎(有什么體會嗎)?
毛孝峰:青島航空QW9771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系統基于中國首顆且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讓乘客可以和在地面上一樣,使用微信、語音、視頻通話、網頁瀏覽、網上購物、網絡游戲等手機應用。
這是國內首架Ka高速網絡飛機,從去年7月7號商用到現在,整個表現非常棒。
首先,它解決了長期困擾航空領域網絡服務中帶寬的問題。飛機在萬米高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用戶體驗大大提升。第二,通過運行和迭代,推出新的商業模式。機上旅客使用手機連接空中互聯網,無論訪問機上的優質互娛內容,還是直接通過網絡刷直播視頻,都能享受與在地面上網一樣的網絡沖浪體驗。
主持人:您認為航空互聯網行業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毛孝峰:航空業是非常艱苦的運營行業,航空互聯網所面臨的挑戰很多,但主要有三點:
第一,疫情還在持續,航空業這一兩年以來持續低迷,影響了航空公司的投入能力。
第二,由于以前網絡服務能力太弱,導致航空公司一些商業運營無法落地。
另外,航空互聯網的推廣還存在一些阻礙,如商業模式、技術接口及網絡覆蓋等問題。中國衛通將與垂直行業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針對航空等各行業需求,打造專業化、個性化、完整的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