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號,聯想在2021/22財年第一季報的帶動下,股價大漲,日K線即將突破近5個月以來的下降趨勢線。看了教主標題的鄉親們應該已經“心潮澎湃”了,下面教主即刻帶大家一起看看聯想本季度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
一、IDG基本盤穩中有升。
(一)疫情促進居家辦公需求。
1.PC進入新一輪景氣區間。
上輪PC市場出貨量下滑已于2019年正式宣告見底,而新冠疫情的出現加快了PC復蘇的進程。

2020年PC市場同比增速為13.1%。而今年,IDC給出了18.2%的高增速目標,PC市場景氣度上升為聯想提供了穩固的“基本盤”。
2.未來“居家辦公”滲透率有望帶動PC銷售。
近期,Breeze委托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發現:65%的美國員工表示,他們的工作完全可以遠程完成,他們愿意接受5%的減薪以尋求居家辦公。國內創新藥行業的一些CRA崗位同樣可以實現“居家辦公”。新冠疫情改變的可能是未來長期一部分人的工作習慣,同樣有望帶動PC/智能電腦的銷售。
3.軟、硬件升級開啟PC換代潮。
微軟有望于今年四季度發布Windows 11穩定版。Windows 11提高了最低配置的要求,同時,硬件必須支持附帶TPM2.0 芯片、BIOS 里支持安全啟動等功能。而Windows 10 將于 2025年10月14日結束技術支持。
英特爾公布了下一代全新的處理器平臺Alder Lake,開始支持全新的DDR5內存。AMD 銳龍 5000 系列 CPU、英特爾 11 代 CPU、英偉達 RTX30 系列 GPU、AMD RX6000系列 GPU 已然推出。系統的換代和硬件性能的提升,預示著未來新一輪“換機潮”已為之不遠。
(二)在“挖礦”熱潮之下,聯想利潤率仍保持穩定。
今年上半年因為虛擬幣價格的“高潮”,讓內存、CPU、硬盤價格都連續飆升。但我們可以從聯想的中報發現,聯想的IDG業務整體利潤率同比提升0.8個點,沒有受到硬件漲價的沖擊。除智能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出貨量提升,產品結構改善外,全球產業鏈的優勢使得聯想沒有發生惠普的“銷量下滑事件”。

IDC最新數據顯示,聯想集團2021年二季度蟬聯全球PC市場冠軍,市場份額達23.9%。2021/22第一財季,聯想IDG業務同比增長28%,運營利潤達到70.8億人民幣,增幅43%。個人電腦業務聯想蟬聯全球PC份額第一,平板電腦市場全球第三位,同步增長超60%。
二、ISG帶動集團第二增長極。
(一)數字化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
此前在中國,實體制造業中只有海爾智家 、$三一重工(SH600031)$ 等少數公司完成了數字化轉型。“上云”能夠提升生產、管理、服務全過程的效率,從而在成本競爭中產生優勢。國內中小企業云計算滲透率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未來云計算是中小企業主要去擁抱的方向。

(本季度,聯想面向中小企業客戶基礎設施業務銷售額創5年新紀錄)
在“十四五”時期 ,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持續發展。2020 年中國IT后市場規模達7533.6 億元,同比增長16.1%。預計2019-2024年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5.5%。

(本季度,聯想云服務IT基礎設計收入創歷史新高)
(二)聯想云基礎設施份額逐步提升。
此前云計算廠商的資本支出每3年一輪周期,上輪高點出現在2018年。不過由于去年新冠疫情催化,居家辦公需求增加,云計算基礎設施資本支出有所提前,今年則延續了去年的趨勢。
此前人們一提到聯想就會想到電腦,但實際上公司一季度在全球頂尖服務器供應商中位列第三,市占率達6.9%。

另外,網傳華為因芯片供應問題,x86服務器生產遇阻,要將服務器業務轉手。一旦華為退出服務器行業,$浪潮信息(SZ000977)$ 、聯想填補空白的可能性較大。從本季度聯想ISG中國業務營業額同比大增58%來看,似乎也側面印證了這樣的趨勢。
在服務器性能基準測試和可靠性調查中,聯想服務器獲得242項世界紀錄,并連續7年獲ITIC全球可靠性調查最高紀錄,x86服務器可靠性達到99.999%,獲得了包括三一集團、招行、銀聯等標桿企業的認可。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還是全球最大的算力廠商。在今年6月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計算TOP500榜單中,聯想以184套的成績再次蟬聯榜單制造商份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三分之一。
(三)ISG業務已經將近盈虧平衡。
由硬件商轉型軟件及服務商,是微軟、戴爾已經實踐過且行之有效的方式。聯想ISG基礎設施方案集團本季度營業額創下118.5億人民幣的新紀錄,同比增長14%,經營利潤率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虧損同比縮窄3.17億元至0.71億元,為5年以來的最少值。

ISG集團整體盈利近在眼前。
三、SSG集團引領輕資產服務業務快速發展。
(一)聯想已為多行業提供服務解決方案。
聯想能為客戶提供業界最領先的虛擬化解決方案/混合云服務與解決方案/私有云解決方案,與騰訊、Azure等CSP以及IDC建立互補的合作伙伴關系。
聯想進入服務領域已經多年,每天服務次數超過 4 萬次,擁有超過 2 萬名工程師,實現 1-6級城市全覆蓋。根據 IDC 的數據,聯想集團連續 7 年在中國終端運維市場排名第一,并且與其他家的差距逐年擴大。同時,公司也是領先的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多領域具有成功案例。
聯想旗下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基地——合肥聯寶工廠,應用了自主研發的先進的生產調度系統LAPS(可以將生產效率提高 18%并減少生產線的空閑時間)。

過去幾年里,聯想已經為包括中石化、國電、東風等在內的近200個大型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轉型服務。
(二)“碳中和”、“碳達峰”助力ISG、SSG業務。 提起“碳中和”,很多人都會想到新能源。引導企業使用清潔能源這沒錯,但節能減排不只有“新能源”一種途徑,數字化轉型提升效率同樣可以助力“碳中和”。我國《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于今年2月1日實施。未來通過碳排放配額的市場化交易以及稅收的調節,降低低于配額排放企業的成本,抬高超額排放企業的成本,更多的“燈塔工廠”將應運而生。
如上面所說的聯寶工廠的案例,每年可節省200多噸標準煤,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于每年種11萬棵樹。
聯想啟動的智慧光伏項目,每年為客戶減少約1560噸煤炭的消耗,減少3900噸碳排放量。
聯想為能源行業打造的預測性維護方案,可通過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遠程感知設備狀態,幫助企業提高風機利用率和發電效率,將運維成本下降5%。
本季度聯想SSG集團細分業務利潤率均提升:
支持服務營業額增長超24%,運營利潤率提升2.7個百分點;
運維服務、一切即服務(XaaS)營業額同比提升64%,利潤率提升1.8個百分點;
垂直行業解決方案營業額同比提升56%,利潤率提升5.4個百分點。
云服務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粘性,聯想ISG業務的快速增長又為SSG業務多上了一份保險。本季度公司SSG集團遞延收入同比增長34%,達155億元。
四、研發驅動,是聯想從“銷售型”向“創新型”公司轉變的真實寫照。
(一)研發金額同比大增。
同樣是PC時代的王者,微軟從上一輪PC銷售瓶頸后,便開始從“PC+服務器”轉型“云+端”步伐。此后微軟逐年加大研發投入,才有了如今云計算全球第二,股價新高不斷的局面。
聯想2021/22一季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0%。

(二)研發產出效能雙高。
同時,其研發產出也是相當高效。2020年全球專利250強榜單中,聯想位居中國企業第三名。

研發成果中為人所熟知的也很多。比如聯想中臺化、敏捷型的新IT架構——擎天(Optimus)。可以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通過不斷沉淀數字技術,讓新系統提升內部效率;能夠更高效協同開發業務,充分釋放智能引擎的潛能;還能夠敏捷響應外部數據應用,適應客戶產品化、規模化創新需求,匹配客戶最佳轉型方向。
還有上月末聯想2021年AIO云計算合作伙伴大會上發布的新產品。如今,超5000家企業使用聯想AIO云計算產品承載關鍵業務應用,幫助企業加速傳統IT架構轉型,成為企業建設基礎云的主要選擇。
(三)“研發占營收比”數據釋疑。
教主翻看了一下聯想2015-2020年的財報,公司研發占營收比為3.32%、3.16%、2.81%、2.48%、2.63%、2.39%(今年一季度2.79%),看似占比不高,但實際上惠普去年研發占營收比也只有2.6%。PC業務營收占比較大使得“研發占營收比”這項數據看起來有些“失真”。
楊董提出未來3年聯想研發投入要翻番,教主掐指一算,研發投入至少要保持年化26%的復合增速,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數字。
有的鄉親可能會問,聯想的毛利率怎么不如戴爾?

其實戴爾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客戶解決方案(對應聯想ISG、SSG集團)占營收比例更高,且均已盈利,于是毛利率看起來要更高一些。
聯想PC業務占比更高,此前毛利率要低于兩家公司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聯想在IDG業務利潤率小幅增長0.8%的情況下(來到了創紀錄的7.5%),經營利潤率更高的SSG業務(利潤率22%,同比提升2個點)利潤大增51%,帶動聯想整體毛利率上升1.4個點。

后續聯想計劃將更多的研發投入聚焦在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領域,發力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與服務,尤其是“一切即服務(XaaS)”,以及ICT基礎設施升級、高端個人電腦和相鄰的非個人電腦智能設備等領域。
現在回頭看看,聯想前兩年員工數量減少正是為公司從“銷售驅動”轉型“創新驅動”鋪平道路。
五、財報數據解讀。
除了上述的業務線條之外,教主再帶鄉親們從報表的角度分析下聯想Q1財報。
(一)費用。

聯想經營費用與營收變化基本保持一致。
(二)投資收益。

利潤增速較高主要是因為聯想在去年投資收益創歷史新高后,在本季度又再次“爆表”。
(三)財務收入/費用。

財務費用由于評級的提升,借款利率下降;現金的增加又提升了財務收入的金額。
(四)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增加幅度低于營收增長,體現了公司對下游的話語權。
(五)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聯想ROE最高。 日前,《財富》雜志公布了2021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已經連續上榜11年的聯想集團位列世界500強第159位,較去年大幅提升了65位。在凈資產收益率(ROE)榜上,聯想集團位列中國公司第一,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可見一斑。
教主用“雞蛋里挑骨頭”的方式發現聯想匯兌損失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匯率變動影響),但其他財務數據全面向好,可謂罕見。
六、影響股價的短期因素。
(一)港府加印花稅。
從過往歷史來看,不論A股還是港股,調整印花稅的影響偏短期,靴子落地后股指仍按照原有趨勢運行。
以恒指為例:1998年4月調減印花稅后,恒指4個月內最大跌幅40%才見底;
2000年4月下調印花稅,恒指一個月內跌幅約10%;
2001年9月,港府再次下調印花稅,本次短期企穩后再次開啟下跌趨勢,緩慢震蕩至2003年才見底。
從A股角度看則更加明顯。

不論是在熊市途中的降低印花稅,還是在牛市途中的加印花稅,均只對A股產生了短期的影響,而未能扭轉趨勢。本輪港股印花稅靴子已經落地,后續心理影響將趨弱。
(二)海外買入的政策風險。
去年,特朗普頒布法案,將我國一些企業加入“黑名單”,投資此類企業的基金同樣也要殃及池魚。
香港股票交易買賣基金(ETF)盈富基金(香港最大的ETF基金)在放棄成分股與放棄美國投資者中選擇了后者。
有心的投資者可以發現,近期南向資金買盤也同步減少,流動性減弱自然帶來了較低的估值。
(三)基金越發重視ESG等指標。
此前多家基金公司齊發的“恒生科技指數”產品,$聯想集團(00992)$ 就是其第十一大重倉股。

國內對幾家互聯網巨頭公司實施“反壟斷”,導致恒生科技指數快速調整。在風險偏好降低的影響下,聯想估值已經回到合理區域。
后續更多優質指數將陸續推出,機構也將更重視ESG的評級,包括聯想在內的眾多優質港股科技公司有望持續得到資金“馳援”。
研發投入大增沒有拖累利潤快速增加,同時財報數據全面向好,這樣的聯想鄉親們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