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6月6日,按照中國傳統觀念是一個“六六大順”的好日子,就在這一天,中國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按照業界人士的說法,沒有試商用牌照過渡,直接就是商用牌照,說明中國加快5G商用、打贏5G這一戰的決心之大。

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5G發牌的影響不大,不用猶豫是否要等著5G手機上市再換新機,因為5G要做到像今天4G一樣人人可用還需時日。一方面5G網絡需要的基站數量非常大,網絡規劃、部署、優化都需要時間,預計2019年只有國內幾十個城市的熱點區域會有5G信號;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基本看不到能規模供貨的5G終端,即使有,價格、供貨量也不是一般消費者能指望的。再有,5G商用早期的網絡、終端質量以及業務資費等都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前嘗鮮不是不行,但普通老百姓咱還是最好先等等。
從商用牌照發放的時機上看,中國基本上是最早的國家之一。須知全球最激進的韓國,也是在4月初才推出5G移動服務的。美國運營商雖然在3月份宣布提供5G移動服務,但是5G網絡覆蓋范圍、終端數量都極為有限。歐洲也僅有少數國家的部分運營商推出了5G商用服務。
中國這次何以不再堅持步步為營、穩妥發展的思路,轉而如此迅速地發放5G牌照?歸根結底不外乎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條件已經成熟。5G的最終標準雖然未定,但在大局上不會有太多的偏差。同時中國的華為、中興通訊等廠商在5G領域占據領先優勢,具有端到端的供應能力,無需像3G、4G時代一樣等待國內通信產業逐漸成熟起來。所以中國提早推動5G商用,條件已經成熟。
二是有利于引領技術和應用發展趨勢。3G、4G和5G前期的各方博弈經驗表明,憑借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應用需求,中國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關鍵ICT技術的發展走向,從而為國內通信產業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從5G到漸漸提上日程的6G,從網絡設備、終端到創新應用,都有很多有待進一步討論、解決的問題,提前推動國內5G商用,可以讓中國通信產業在實踐探索中積累技術和經驗,從而為未來的競爭贏得更多的優勢。
三是5G發牌有利于中國應對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如今中美經貿對抗戰至中盤,雙方都在不斷增加籌碼,而發放5G商用牌照將是中國的一張王牌,有利于匯聚全球產業力量,化解西方國家的壓力。
2019年初前后,有統計數字顯示,全球一共有500多萬個4G基站,中國就有330多萬個,4G用戶規模也高達11億!現在中國5G發牌,意味著一個龐大的5G市場正式啟動了,從5G設備、芯片、應用、終端,市場規模都將是全球最大的。據預測,3年內國內三家運營商將建設超過300萬個5G基站,2025年中國5G用戶數將超過4.6億。誰能無視如此龐大的市場?任何ICT廠商如果不能在這里擁有一席之地,就意味著在全球ICT行業都將無足輕重。對于打算抵制中國5G廠商的部分西方國家來說,繼續對抗就意味著本國相關產業將無緣龐大的中國市場。究竟何去何從,需要仔細掂量了。
四是可以促進中國5G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最近發生在華為身上的事情表明,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忽視“備胎”的作用。很多關鍵的芯片、設備、元器件、軟件等等,中國不是沒有,而是不夠強。借助5G建設的東風,可以適當地扶持國內的這些較弱環節,讓中國ICT產業鏈更加完整、更加健壯,對中國ICT產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總的來說,在國內5G產業位居領先地位的情況下,提前發放5G牌照是非常有利的,對中國參與大格局下的全球博弈也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