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開中國市場?這是所有外企進軍中國后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此,藍鯨科創專訪到Poly大中華區總裁李金水、全球研發副總裁付可,從市場、研發兩方面解析Poly的中國探索之路。

如何打開中國市場,推出本地化產品?
這是所有外企進軍中國市場后亟需解決的問題。美國上市公司Poly亦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人通信加快向物物相聯、人機交互轉變。Poly也在思考如何生產出本地化的產品。
今年3月,專注音頻、提供優質藍牙耳機的繽特力與研發音視頻會議系統的寶利通發布了全新品牌“Poly博詣”。
同時,Poly將“In China,For China”確定為中國區事業發展方針,從三方面聚焦中國區事業成長;抓住靈活辦公模式帶來機會的新市場、5G與云計算帶來新協作體驗的新技術、產品線與中國研發團隊整合的新產品上。
今年7月,首屆Poly Expo2019博覽會“定義溝通新模式”在北京拉開序幕,值此之際,藍鯨科創頻道專訪到大中華區總裁李金水、中國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全球研發副總裁付可,從市場、研發兩方面深度解析Poly的中國探索之路。
In China,For China
諸如環境因素,競爭情況,用戶需求的改變,Poly認為原有的發展力度無法支撐目前市場變化,無法迅速有效的應對市場反映。所以借助此次在中國區的發展計劃,會加大在中國研發的力度,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談到中國區的發展,李金水認為,中國市場的潛力巨大,把研發、資源集中在中國,并且要更貼近用戶。無論是營銷還是科研、研發全部要落地。
付可從研發角度給予回復,“我們要以現在的客戶為基礎,從技術層面賦能給客戶,讓客戶使用后會覺得效率更高。并且,我們的技術在未來還有發展,要很快進入云、人工智能、5G這些領域,有了它們才能真正給公司賦能。”
對于繽特力與寶利通的再整合,付可從技術層面表示,技術合作上我們是互補的,繽特力的產品是個人,寶利通的產品大多為整體協作。公司未來會有一些技術產品跟繽特力融匯總和在一起,未來在產品線上可以看到。
Poly再整合的主要變化在于戰略調整。
“中國市場太大,我們集中力量給中國做更多,會拋棄一些在中國沒有用的研發。有一些技術中國不需要,這些東西以前作為軟件工廠會幫助大家,未來我們真正做有價值的東西,這是變化。”付可表示。
決定進軍中國市場后,Poly提出了“In China For China”的口號,面向中國客戶群和面向全球客戶群的需求是不同的。
李金水表示,國外協作模型更傾向于個人和小組,中國的協作則會覆蓋很多方面,管理方面有很大不同。
Poly未來將提供技術,改變現有的會議模式,與合作伙伴做出符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例如可以隨時隨地召開的小組會議,以不同的模式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關于5G,人工智能、云,Poly做了什么
“在未來,5G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發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絕對能夠改變現有的通訊或協作。”李金水舉例到,目前產品無法覆蓋更多客戶,網絡價格是很大因素。網絡作為行業的推動力,如果速度快10倍,價格更便宜,可以把協作更加普及化。
當5G來臨時,公對公之后必須要公對私。消費市場激活后,C端市場越來越大,要做更多的新科技去滿足消費市場。在市場上會有更大的研發,這是一個循環,5G可以帶動整個B2B、B2C、C2B轉換。
對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付可表示Poly目前分兩類,一類是端上的人工智能。例如最新設備的智能人體跟蹤,還有一類是北京團隊人工智能組根據卷積神經網絡調試最優算法,進行人臉、肩頸,身體部位的多重調節。
目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諸如BAT等都在做云,付可認為包括5G等傳輸,都是神經系統,感知之后要進行傳遞,云實際是大腦,是“云+端”,也是目前公司的戰略。
“云是無處不在的,要運用科技,把音視頻和協作技術融合到云上面。傳統用戶希望用傳統方式,但其他用戶希望把協作上的架構移到云端上。”李金水進一步解釋。
云公司要激活一朵云必須有很多不同應用,云端上最大應用系統就是協作,協作需要處理能力和網絡支撐,未來Poly會和阿里云等云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把這片云激活。
Poly的未來
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通過龐大的用戶群基礎以及互聯網系統的優勢,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迅速崛起。
談到與科大訊飛等智能語音公司的發展,李金水認為,都處在同一個行業里,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最核心的技術,整個協作而言,Poly的終端、架構、音頻、視頻、內部協作,包括大數據在內是優勢。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們可能有欠缺的地方,這就需要在整個生態圈里有不同合作伙伴配合,科大訊飛是其中一個。我們的產品怎樣融合到科大訊飛的軟件里,科大訊飛如何能夠提供更好方案給Poly,這是我們與智能語音市場其他公司目前的關系。”李金水認為。
從技術層面,付可補充道。“科大訊飛更多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交互方面占優。我們做的更多技術是在設備上、云的協作上,跟它正好是一個互補。”
科大訊飛的智能是在云端上跟自然云的交互,Poly則是如何更好的收集聲音,翻譯傳遞給科大訊飛,后者理解處理后進行反饋。人工智能更多靠感官、認知,由Poly先來做粗層次的理解,然后科大訊飛語音技術識別,進行智能回應,最后反饋給客戶。
未來,如何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智能語音市場占有一席之地,Poly認為要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中國的市場廣闊,人口紅利的優勢還在持續,需要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基于這些優勢,Poly保持先進性的同時在國內的發展何時達到預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