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在“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期間,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運行中心主任栗欣以及創新研發中心副主任尹浩瓊做客飛象網采訪間,他們表示中國衛通正在積極探索衛星通信與5G融合發展。同時,還指出中國衛通正在打造泛在的天地一體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衛星互聯網產業集聚核心平臺。

在這次展會上,中國衛通充分展示了其天地一體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特別是與工業互聯網、5G融合的一些成果。
將打造衛星互聯網產業集聚核心平臺
近兩年衛星互聯網成為熱門,2019年10月22日,埃隆·馬斯克通過 SpaceX 旗下的Starlink衛星網絡,發布了一條推特,這是第一條通過衛星互聯網發出的推文。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提出了打造一個全球衛星互聯網的計劃,并獲得了 FCC項目批準。根據計劃,SpaceX 要將12000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通過這些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服務。
而我國2017年4月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成功發射,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我國已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標志著我國衛星互聯網時代的開始。
衛星通信較地面通信具有廣域覆蓋、建設速度快、抗毀能力強等優勢!霸诘孛婢W絡難以通達的區域,衛星網絡是有效的補充和備份。特別是在基站回傳、互聯網接入、海上通信、機載通信、應急搶險以及特殊保障等應用場景中,衛星互聯網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敝袊l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研發中心副主任尹浩瓊說。
據尹浩瓊介紹,中國衛通的電信級寬帶衛星基礎運營平臺具備多星、多站、多系統的運營管理能力,后續平臺還將根據市場情況不斷迭代優化。“最終將打造成為集綜合業務服務、數據增值服務、衛星資源營銷交易于一體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集聚核心平臺!
打造天地一體泛在網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近兩年,工業互聯網成為熱門詞匯。目前,國家也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恰恰5G的商用也給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工業互聯網,離不開網絡、平臺、安全三大技術體系的支撐。而在網絡技術方面,5G具備三大能力,構成全新一代基礎設施,能夠打造萬物互聯的新世界。
那么,通信衛星跟工業互聯網又有什么關系呢?
據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運行中心主任栗欣介紹,開展衛星等重點領域行業工業互聯網賦能布局,能夠有效服務和貫徹國家戰略導向,推動工業互聯網快速健康有序發展高通量衛星具有跨地域、廣覆蓋、高帶寬、安全傳輸的優勢,將高通量衛星賦能、賦值、賦智工業互聯網,能夠打破工業互聯網的地理局限,使工業互聯網實現陸、海、空、天無縫連接,使山區、荒漠、河川、海洋、孤島、大氣層以及外層空間的工業設施、生產裝備等能夠廣泛納入工業智能化的“循環系統”,真正實現工業互聯網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按需接入,進一步夯實工業互聯網泛在連接的網絡基礎。
“不僅可以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能實現廣域工業設備的連接管理和海量工業數據的傳輸匯聚!崩跣勒f,“將山區、海洋、孤島甚至荒漠的生產裝備納入工業智能網絡,打造天地一體泛在網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積極探索衛星通信與5G融合發展
在展會現場,中國衛通演示了衛星傳輸5G數據業務測試,該測試利用高通量衛星便攜站與5G網絡設備進行集成,在實驗室環境下打通衛星和地面的集成鏈路,開展了5G網絡下的衛星基站回傳實驗,實現衛星與5G網絡的互聯互通。
在測試中,利用5G手機可以實現視頻通話、觀看高清視頻、下載無損音樂以及互動游戲等,帶寬可以達到130Mbps。另外,由于高通量衛星便攜站的分鐘級快速建站組網能力,使其在應急場景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衛通星隊規模達到到15顆,基本建成全球衛星通信服務網。2017年,中國衛通發射了我國首顆Ka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衛星。高通量通信衛星具備高帶寬的數據傳輸傳輸能力,4G、5G跟高通量衛星的結合也極大拓展4G、5G網絡的覆蓋范圍,能夠實現偏遠山區、海上、空中等4G、5G網絡以及光纖難以覆蓋的地區的網絡覆蓋,助力電信普遍服務。
例如,目前中國衛通與運營商合作,打造了Ka+LTE基站回傳業務,特別是二者一同開展的“Ka+WiFi”“Ka+微基站”等模式,為偏遠地區的自然村、行政村,以及邊境要道沿線、口岸和哨所等區域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
如今,中國衛通正按照“12361”發展戰略,堅持“做好衛星運營服務、搭好地面應用平臺、推動綜合信息服務”的“三位一體”發展路徑,堅持“業務平臺化、平臺市場化”思路,不斷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