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時間:2018年9月26日
主持人:飛象網記者 馬秋月
嘉 賓:山東太平洋光纖光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金龍

主持人:王總請您介紹一下咱們這一次太平洋展出哪一些產品和方案,有哪一些是亮點?
嘉 賓:我們把一些傳統的產品,光纖光纜都有展示。亮點是最新技術和工藝生產的光纖預制棒和光模塊及芯片,還有整套的物聯鏈路和5G組網的解決方案,這些是亮點。
主持人:咱們這一些產品和解決方案哪一些是亮點?
嘉 賓:亮點是我們把光纖光纜傳統行業所有的產品鏈做全后,往上游的芯片到模塊領域積極發展,我們投資的太平洋光電已經開始規模的出產品了。過去整套的鏈路解決方案需要很多企業的產品參與,在產品配套、鏈路安全、質量保證上有一定的風險。現在我們一個企業的產品就可以實現完整的方案,就有效的規避了這種風險并提高了時效性、降低了成本。
主持人:咱們國家現在正在推動企業上云還有工業互聯網、云計算、數據中心這一塊,咱們在這一塊有布局嗎?
嘉 賓:我們在這個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領域起步較早,也不斷的在升級換代。對于國家推動的企業上云還有工業互聯網、云計算、數據中心這一塊,我們非常看好,也積極響應的。基礎工作都已經在做,可能有個接口,對接就可以了。
主持人:針對5G這一塊您認為咱們這行業或者說咱們公司面臨哪一些機會還有一些挑戰?
嘉 賓:5G將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5G的設備和天線布放會非常的密集。所有的無線通信都是通過有線的傳輸去實現,這樣對光纖纜的需求會有很大數量級的增加。據Fiber Broadband Association計算,5G的光纖用量會比4G多16倍,而具體到我國,估計5G光纖用量將會是4G的2-3倍;光模塊方面,5G基站建設有望帶來數千萬級的25/50GHz高速模塊用量;由于5G架構使回傳/中傳/前傳容量擴大幾十倍,達數十上百Gbps級,所以會帶來高速光接入網和光器件需求的提升。 另外一個就是說5G會對光纜、對光纖有更高的要求,早些年主要是G.652光纖,根據發展的需要,這些年大量應用G.652D光纖,下一步更低損耗,傳輸距離更長的G.654光纖將會在5G建設中大規模的商用。為了利于5G的綜合布線需求,將會推動光纜小型化,柔軟化。這些新的產品我公司都已經研發成功,具備了大批量生產的能力。
主持人:什么意思?
嘉 賓:就是說光纜在保證正常的物理性能的同時,可能做的更細一點、更柔軟一點,這樣的話在將來綜合布線的時候,比較好施工,而且成本可以下降。
主持人:現在在光纖纜行業,是不是也面臨有一些挑戰?咱們面臨哪一些挑戰?
嘉 賓:最大挑戰可以說需求不穩定,有時候會變的很多,有時候會變的很少。需求很旺盛的時候整個市場環境比較好、產能會得到釋放,反之,壓力就會變得很大。
主持人:這是什么引起的?
嘉 賓:這主要還是三大運營商的采購需求。三大運營商占整個光纖光纜行業需求占到80%到90%。他們需求變大整個市場就變的非常好,它的需求變小了以后,就會變得很低迷。
主持人:再一個就是現在100G基本上商用差不多也快十年了,現在運營商也在推動超100G時代向前推進,今天上午中國聯通在開會的時候就提到了,2018年啟動400G商用,在超100G這一塊太平洋有什么解決方案或者產品布局之類的?
嘉 賓:光纖纜在通信行業屬于傳輸領域。無論說是100G還是400G以上也好,目前的光纖和光纜承載能力是完全夠用的。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光纖假設是一個10車道的高速公路,目前只用了一條道,而且路上車很少。瓶頸不是在光纖光纜的傳輸能力,現在設備端也完全做得到。主要是看客戶需求和運營商的建設需要決定。。
主持人:也就是說目前光纖纜和設備完全能解決400G商用?
嘉 賓:是的,完全沒有問題。
主持人:在國際化這一塊咱們有成績或者說有發展戰略嗎?
嘉 賓:我們一直在做,我們是在2012年就成立了國際部,走向藍海。這幾年尤其在習主席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下,發展非常快。
主持人:東南亞嗎?
嘉 賓:亞洲居多、非洲、南美也是我們重點。歐洲市場整體競爭相對激烈,歐洲做的相對少。目前戰略重點是亞、非、南美,這些區域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國家居多,網絡建設整體還是比較慢的,需求也比較旺盛。
主持人:國際市場在咱們整個占比是多少?
嘉 賓:銷售額么?
主持人:對銷售額。
嘉 賓:大概能占到5%到25%。它還是變化很大的。在2016年、2017年這兩年國內需求非常旺盛,導致光纖緊張。光纖緊張情況下,我們把有限的光纖資源用于國內的運營商建設,有效的支援了國內建設的需要。我們刻意減少了出口的額度。
主持人:咱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嗎?在國際市場這一塊?
嘉 賓:目前我們是以亞非為主,輻射南美,跟緊習主席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我們國際貿易戰略不僅僅是一個貨物的銷售,我們也一直計劃在其他國家設置分公司或者制造基地,這幾年也在幾個國家重點考察過。考慮到一些國家的政治環境,我們還是很謹慎的。
主持人:還有物聯網這一塊,比如說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我們有在做么?
嘉 賓:所有的這些都是需要有線的傳輸的,傳輸是我們專業,我們有整套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咱們在整個中國市場大概是占比能占到多少?
嘉 賓:您說的光纖光纜。
主持人:對。
嘉 賓:大概是5%到8%左右。
主持人:另外還有一個關于咱們創新力和研發能力這一塊是什么樣的情況?
嘉 賓:光纖光纜雖然是傳統的成熟的行業,但可以深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一直在研發上投入很多,新產品、新專利也層出不窮。我們有預制棒的制造能力,就可以在源頭上創新。就可以研發特種預制棒,做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特種光纖,滿足軍隊、鉆探,煤安檢測等不同行業的需求。有了特種光纖,又可以研發不同應用的光纜,解決客戶不同的需求。
為了迎接5G到來,我們在傳統領域外又開發了光模塊和芯片,這是在傳統領域之外的又一個嘗試,在山東聊城投資了一個全資的子公司太平洋光電,注資資金1.3億,是2016年成立的。到目前批量的產品已經生產出來。
主持人:咱們現在研發人員有多少人?
嘉 賓:研發人員大概有80多人。如果算上光電聊城公司的話要達到100人以上。
主持人:關于研發基金投入每年占比每年大概能占到多少?
嘉 賓:大概是5%以上。
主持人:現在有一些光纖光纜企業他們開始逐漸的轉型,比如說做一些智慧城市這一塊或者在連接這一塊或是信息傳輸這一塊他們做一些轉型,太平洋這一塊咱們是專注做光纖光纜鏈路?還是說咱們也有開始注意到去轉型?
嘉 賓:實際上這幾年在光纖光纜行業都在做一些嘗試,實際上我們和其他廠家走的路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首先在光纖光纜這一塊先做強做大,再以光纖光纜為依托,在光領域繼續深耕,開發更廣泛的產品,提升自己的整套方案的解決能力,我們已經具備這種能力了。
主持人:好我這邊就這一些問題。您還有要補充的嗎?
嘉 賓:其他沒有了,謝謝。
主持人: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