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網絡公司陜西分公司運行維護部網管中心
網管支撐系統建設與維護處 李卓穎
中國聯通網絡公司陜西分公司運行維護部 劉清莉
云計算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它通過虛擬化等技術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運算能力形成高效資源池,以按需分配的服務形式提供計算能力。近幾年,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內各運營商在多個專業領域從不同程度、不同方向上進行了云計算環境構建的嘗試和實施工作。在這股熱潮中,作為運營商中重要的支撐體系之一的OSS體系也在努力嘗試和推進,以期緊隨發展的步伐。
目前,中國聯通OSS體系中系統廠商眾多,管理維護復雜;OSS系統采用“豎井式”建設,缺乏統一規劃,資源復用率低;各網管系統獨立建設,設計差異大,空閑資源無法共享復用。云計算IaaS層面的技術優勢:資源共享、按需分配、快速部署等,很好地解決了現階段業務平臺發展和運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云計算對于各大運營商來說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而是一種新的業務發展模式,一個新的系統建設方法,一個新的維護管理思想。
OSS系統問題現狀
中國聯通現已建成了總部和省分兩級運維支撐系統體系,供總部、省分及地市分公司三級用戶使用。總部用戶通過使用總部系統完成對全國網絡的維護管理,各省分公司通過本省建設的省級運維支撐系統完成對省內網絡的維護管理,地市用戶通過返牽終端使用省分系統完成對各地市網絡的維護管理,總部運維支撐系統與省級運維支撐系統有豎向接口,可進行業務、信息交換。
目前綜合電子運維系統就是此結構方式,這種系統結構建設方式,在現行系統運行中日益顯現出一些問題,如:
1.因接口故障或總部、省級一方系統故障會造成總部與省級系統之間信息交互出現不及時或數據缺失的現象;
2.各省用省級電子運維系統完成省內網絡維護管理,對于省分-地市流轉的工單,總部在總部電子運維系統中無法查看或監管,只能到本地查看,這樣總部對全國的運行維護工作不便于管理,運維效率不高;
3.總部和省級都在建設系統,不但建設成本高、建設周期長,而且當省級系統同時在線人數增多導致數據并發量上升,系統負荷激增,運算能力變慢而需擴容時,省分卻無力改變,只能等待總部的建設項目才可進行,這樣會導致系統一直高負荷運行,給系統安全性帶來極大的隱患,而應用人員則是感覺系統反應太慢,工作效率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引入云計算技術來改變目前系統的狀況。
引入云后的系統轉變
在引入云計算技術后,運維支撐系統由原來獨立建設、分散維護模式,發展為運維支撐系統的集約化運營管理,系統建設由原來的總部和省分兩級轉換成總部一級統一建設,這樣減少了建設成本,實現效率提高,減少管理及建設各環節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管理提升,通過系統進行數據集中;實現統一管理,進而提升管理能力。
在引入云計算后,電子運維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一一得到解決:
1.不會再出現因兩套系統的原因導致交互數據的缺失;
2.總部的系統管理員可以通過權限的設置,查看到各省內的工作流轉情況,總部對各省的運維工作流程工作了如指掌,全國的運維管理工作更加方便簡潔,提高了管理水平;
3.系統建設由總部統一規劃、建設、維護,這樣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更能對系統運行能力做出準確判斷,及時進行系統擴容,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運維支撐采用云框架
通過云計算,可實現運維支撐系統的平臺統一、提高專業性;將資源統一,利用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的“空分、時分”共享,提升資源利用率;還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實現按需分配,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由于資源與平臺得以統一,所帶來的管理及運維支撐方面的高效率也是不言而喻。
不過,運營支撐系統的升級改造需要遵循統一標準、互聯互通、保護投資、充分利舊的原則。應考慮現狀情況,透過引入云存儲管理系統、虛擬化改造以及云計算管理平臺來實現統一的系統資源管理,逐步實現從豎井化到統一支撐的過渡,從原來的獨立建設、分散維護模式,逐漸發展成集約化的運營管理。
在云計算統一資源池對各運維支撐系統實施統一部署后,其運維模式可從傳統“垂直”維護模式演變成“橫向”模式;由一個單位或部門獨立對系統進行規劃及按需分配;維護工作可進一步分離,由獨立的部門來管理和維護。可見,實現“云化”改造后,相關的運維體系和組織架構需要做出調整。
不過,因OSS系統的構成復雜,我們在進行云平臺試驗時,應首先選擇具有代表性、有共性的系統,例如電子運維系統和資源管理系統,這兩者在工作流程中有數據交互。然后根據試驗結果,再對OSS系統中的其他系統進行改造,進而實現OSS基礎平臺向云平臺的穩步轉變。